天府公益 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
首页 会员天地 > 先锋榜 详情
一个扶贫志愿者的奉献 ——记“中国好人”梁高
时间:2021-10-12 14:57 来源: 阅读:8247

钱财是社会的,财富不是自己的,只是从自己这里流过,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应该回归社会。

                                                                              ——梁高

 

穷窝窝里飞出的企业家

 

不了解情况的人以为梁高喜欢捐赠,可能是因为他的钱挣得轻松,来得容易,其实不然……

梁高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金鱼村三组一个普通农家,兄弟姊妹五人,父母都是靠种地为生的普通农民。由于家境贫穷,这个镇卫生院附近的农家,竟然因为没钱住院,也请不起医生,而将梁高降生在一个筲箕里。

童年时期的梁高,经常捡哥哥姐姐穿旧了的蓝布衣服穿,一年很难穿上一件新衣;脚上穿的是“鱼尾巴鞋”——鞋子的后底、后跟早已经穿得不见了“魂”,仍然不忍扔掉,否则就只好打赤脚;吃的是红薯稀粥,一个月都难得闻到一回肉香。他也和所有小孩一样嘴馋,想吃糖,但没有钱买,偶尔得到一颗水果糖,必定视为至宝,抵抗不住诱惑时,小心翼翼拿出来抿一口,舔一下嘴,赶紧又用糖纸裹起来。

在那个户口决定命运的年代,同住一个集镇,有非农户口吃商品粮的人,和农村户口无商品粮可吃的人,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迥然不同。幼年时的他,就立志要让农家娃也过上好日子。每逢过大年时,家贫如洗的梁高手中也会得到传统的压岁钱,但那只是几分钱的硬币。倔犟的梁高手里紧紧地攒着几个硬币,躲在一旁暗自下决心:“现在我尽量不花父母的辛苦钱,将来长大后,一定靠自己的双手挣大钱!”

初中毕业后,渴望改变命运的他,迫不及待地走向社会,开始累积原始财富。最初还是靠贩运鸡蛋挣差价,只能维持生计,但没有多少余钱。1983年,刚满18岁的他便到建筑工地打混凝土,做杂工,当时卸一车货可挣八角钱,起早贪黑的奔波,终于积累了一笔资本。1984年底回忠兴场镇的老家开了一个小餐馆,老板、厨师、服务员一肩挑。经过烟熏火烤的忙碌,餐馆小有收获。这时他发现搞运输能够赚更多的钱,便毅然决定改行,把所有的积蓄凑在一起,加上借来的500元,买了一辆小四轮拖拉机。为筹措这五百元,他从天黑跑到天亮,软泡硬磨一个通宵,欠了七户人家的人情。

开上小四轮拖拉机,他既当司机,也当搬运工。两百斤重的米包、一百八十斤重的麦子包,他没力气一鼓作气背上肩,只得咬紧牙关先把包提上凳子,然后再朝肩上搁。就这样,他每天竟能装卸十二吨货,每包货来回一百多米,每天行程近20公里。他自装自卸蜂窝煤时,一筐煤二十四个,一百个煤连筐总重165斤,上一层楼可多挣一角钱,肩膀勒出道道血痕也在所不惜。连干这一行的成年人都吃不消,但梁高坚持下来了!因为他珍惜这个赚钱的机会。

梁高的第一桶金是在为面粉厂找货源时,走村串户收购小麦淘到的,每月能赚到几千元。到1988年底,终于“鸟枪换炮”,有了自己的红50拖拉机和汽车。后来,他凭着娴熟的驾驶技术成为一名环卫工人。有了铁饭碗,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但人们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位“已经拥有百万财富的环卫工人”。

1989年,梁高为学习厨艺,去重庆一家火锅店义务帮工。掌握了火锅店烹调技术回到绵阳后,梁高一边继续当环卫工,一边以家人名义先后开了名燕、四维、桥头、公牛等四家火锅店。

五年后,当绵阳城七八十家火锅店蜂拥而上,掀起火锅生意热时,他却急流勇退,把所有火锅店以非常满意的价格全部转让出去,开了绵阳市第一家咖啡屋。神秘、另类、新潮的咖啡店受到热捧,利润丰厚。就这样,他的钱袋子越鼓越大。

上世界九十年代初,中国正掀起大开发、大建设热潮,建筑市场异常活跃,全国就是一个大工地,处处都是商机。他毅然舍弃环卫处稳定的工作,去绵阳市西山建筑公司当了一个分公司经理。他和其他工友一道,天天泡在工地上,从一点一滴技术学起,苦练基本功,很快便成为建筑业的行家里手。一次梁高去巡视工地,见有的工人“走砖”操作不规范,他就轻言细语地去纠正,工人不服气:“你说我做得不对,你来试试!”他立即拣最难的地方走起砖来,规范整齐,毫无瑕疵,赢得一片叫好。当败下阵来的那个工人知道他就是老板时,一时尴尬得手足无措,可梁高觉得,职工怕老板是不正常的,他平时就很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与职工距离拉得太远。

梁高和有的老板不太一样。他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他服务的第一顾客,没有职工的忠诚和奉献,自己的理财本领就无法施展。他把手下职工都称为伙伴,尊重、爱护、理解他们,分配上也决不亏待。他有时和职工开玩笑说:“不是你们给我打工,而是我给你们打工,我得好好干,不然,我就给你们发不出钱了。”

在梁高的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都庆幸遇到了好老板,大家自觉出力,心情舒畅,各施其职,各负其责,企业“自动化”运作,已不用他操太多的心。

1995年,梁高注册了“广安地区高展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安、达川等地从事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12月,回到绵阳,注册了“绵阳市高展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内部管理理念,诚实守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30年漫长的艰辛创业,梁高终于从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成长为拥有包括皇稻香酒店、高展龙港汽车修理厂、汽车配件经营部、高展副食品公司、银祥科技公司等多家成员企业的高展企业总公司董事长。

 

捐资助学的好心人

 

1995年夏天,一则新闻刺痛了梁高的心。为了孩子上大学,一对农村父母卖光了家里的粮食,甚至连耕牛都卖了,仍然凑不够学费;孩子绝望投河自尽,其父母悲恸欲绝,也双双自杀身亡。

这一悲剧在梁高的内心产生了强烈震撼,同样出身农村的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财富,掂量自己的人生价值,萌发了扶贫济困的愿望,决定首先从帮助贫困学生实现读书梦做起。

1995年8月的一天,梁高在外面吃饭时,遇一名服务生不小心把油洒到了他的衣服上,当他得知这位服务员就是因为没钱读大学而出来打工的,他顿时心生怜悯,当即拿出4000元帮助这名学生解决了学费,并叮嘱小伙子好好学习,今后有困难的话,他会帮助到底。这是梁高第一次扶贫助学,由此开启了他“助学圆梦”的第二职业。

梁高每到一地都会留意报纸等新闻媒体上的助学信息,主动给予帮助。他从《绵阳日报》得知西南科技大学学生代群威靠卖伞挣钱交学费的消息后,亲自送去2000元学费和500元生活费用,并一直资助到研究生毕业;梁高到海口出差,看到《海口晚报》上一个大学生感叹“上大学咋就这么难?”后,便多方联系,找到那位学生给予资助,让她得以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2001年,梁高得知孙颖同学申请助学贷款无望,面临中断学业的困境,马上伸出援手,让孙颖同学如愿以偿;梁高得知几个贫困学生交不起学费,可能辍学,当即为8个学生捐款,其中一个叫小伟的同学,当年从芦溪中学考上北大,他又为小伟每学期支付学费7000元,直到大学毕业,并为他配置了电脑。

2005年,梁高开始担任绵阳市扶贫开发协会会长。一般人可能难以想象和理解,从2005年至今,绵阳市扶贫开发协会的办公费用,以及该协会所做社会扶贫工作的费用全部由他个人出资。他还将51亩价值人民币300万元的土地捐赠给绵阳市扶贫开发协会,其收益长期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2003年6月,由于他的公司周转资金紧张,他把价值百万元的爱车以30万元的价格贱卖了,车款全部用于帮助贫困学生缴学费;2005年,为了筹措800名贫困学生的学费,他卖掉了价值千万的一家企业,让孩子们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大学校门;2011年10月,他为凉山当地学生和农民送去11万元的物资和1万元现金;2012年5月,他再次前往凉山捐赠生活物资、助学款等10万余元;他分别于2015年安排78名、2016年安排42名、2017年安排28名凉山籍贫困学生参加计算机、电商、汽修、理发等技能培训,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食宿、生活必须品、学费等全部免费,捐赠学习费用40万元。

2001年,梁高在绵阳成立“梁高助学基金”,下设助学管理办公室,正式把做慈善当当着自己的事业。

2003年,梁高先后在三台、安县、涪城、北川等地设立“梁高助学基金”,用于帮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梁高承诺,这些孩子念到什么时候他就供到什么时候。

2004年,梁高成立“栋梁工程梁高助学基金”,用爱心照亮贫困孩子的求学之路。

24年来,梁高已在全国资助了涵盖24个民族的6000多名学生,遍布四川、江苏、湖北、河南、安徽、海南、南京等省市,资助学生费用和学习用品等物资累计逾千万,资助学生最多的一年,人数多达1084人次。

梁高在生活上十分节俭,有时忙工作忘了吃饭时间,他就用食堂剩下的饭菜填填肚子,他说:“我不节俭开销,不努力工作,怎么扶贫呢?”

梁高有一儿一女,是他的心肝宝贝,他却没有把对贫困生的慷慨用在孩子身上。女儿11岁前,都没有穿过新衣服,也没有把儿子送去上“贵族学校”,而是选择了绵阳城里一所普通的小学就读。他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他相信最终他们会懂得父亲的良苦用心。

最终,自己的亲身儿女从爸爸那沉甸甸的一箱学生来信中,找到了父亲“抠门儿”的密码:

“叔叔,如果没有您的话,我也许已经退学,那将再也不能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听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叔叔,您就是我的救命神啊!是您改变了我的一生”;

“过去的2004年,是我最难忘、记忆最深刻的一年。因为有了您的资助,我不再自卑;因为有了您的鼓励,我又重新找回了自信;因为有了您的博爱,我理解了生命的含义”;

“您好!我是龙凤。我们家很穷,父母靠种几亩地供我和哥哥读书,哥哥就读初中,家中又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每学期开学的学费成了最沉重的负担,是您用无私的爱心,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有了重新回到学校读书的机会”;

“你为我们村资助的20个贫困学生中,目前有6个读小学、8个上初中、4个读高中、1人光荣参军,成为北京卫戍部队的一名新战士”;

“给您写信我表示深深地歉意。因为我一年级上半期考试成绩很糟,平均分居然没上85分,所以我感到有点对不起您”;

……

一颗颗天真、纯洁的心灵,无数次感动着梁高,也温暖着梁高,使他深深地认识到人活着的意义,奋斗的价值和奉献的乐趣。

2004年5月30日,梁高组织受助学生代表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六一”活动。河南、安徽、三峡门、湖北、绵阳涪城、安县、北川的师生代表1000多人,参加了在北川县委礼堂举行的活动,这是目前全国受助学生最大的见面交流活动。当天真活泼的孩子给他戴上红领巾时,梁高热泪盈眶,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梁高将资助的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他说:“我只是社会的服务员,愿将后半生投身于慈善事业,到我归土那一天。我有那么多“孩子”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出力,无怨无悔。”

 

创业路上的好导师

 

梁高大力帮助贫困群众、大学生、待业青年、“两劳”释放人员创业就业,为他们提供无息创业资金和种子、种苗、技术培训等,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引导他们创业回报社会。

1996年,李明发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到高展公司,由于业务不熟,梁高给他每月八百元工资。当时李明发的同学收入大都在两千元左右,但李对工作非常投入,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梁高觉得此人人品好,可以造就,为他找了一位姓廖的老专家指点。李明发学习十分刻苦,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有人欲以高薪聘请他,但他不为所动,毫不犹豫地留了下来。

2000年,梁高千辛万苦以全垫资的办法将成都一个项目拿下来,交给李明发去打理,告诉他这个项目的利润属于李明发自己。如今,李明发已是他的同学中最富有的人。梁高对李明发说,公司职工和我们一起打拼多年,但他们不像你我这样善于理财,你要帮他们挣钱。李明发连声表示,一定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1992年底,一位到新疆打工的农民没挣到钱,偷爬火车回老家,几天几夜没吃过饭,快到绵阳火车站时,害怕被发现,慌慌张张从车上跳下去,摔成重伤,昏迷不醒,被梁高的职工拣了回来。在梁高的关心下,工人们轮流照顾伤员,给他疗伤,三个月后伤势逐渐好转,为了感激这群好心人,他要求到食堂义务干些活儿。梁高则主动提出包吃包住,每个月给他发工资,让他自食其力,用勤劳的双手改变现状。他逢人就说:“遇上梁总这样的好人,真是我的福气。”并主动要求留在公司,跟着梁高干一辈子。后来这个从新疆“落荒而逃”的打工仔,成了梁高企业里的骨干力量。

王永胜是北川县桂溪乡人,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留下残疾,经梁高鼓励和资助,现在带领800多户乡亲种植特色中药材金银花,规模已达3000多亩,每年每亩收入1万多元。在梁高的帮助和支持下,王永胜还创立了北川“羌缘红”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和金银花专业合作社。

2005年,梁高帮扶安县花荄镇联丰村、红武村“绵阳安县猫儿沟乡村旅游”项目带头人杜少友。梁高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引进项目资金,通过这些资金的落实、项目的实施,联丰村和红五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稳定解决600余人就业,实现年产值762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980元。成为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核心村之一,也是安县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的窗口和样板。

2007年,梁高提供资金15万元,支持王海东的创业基地“绵阳市艺海苑有限公司”,并在技术、管理、信息、市场等方面都给予关心与帮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开始的2人合伙,到现在几百人的规模,解决300余人稳定就业,持续回报社会。创业基地生产的仿古原木雕刻制品供不应求,产品销售范围已辐射到省内外许多地、市、州,年收入数千万元。

2007年.梁高开始帮扶北川县桂溪乡青年付贤华创业,先后为其提供创业资金29万元,并在技术指导、社会资源等方面给予支持。付贤华从最初规模较小的獭兔养殖基地开始,历经两年的发展,成立了獭兔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给村里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种兔、专业培训、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系列服务,建成了特色养殖基地,解决了400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全村贫困户通过养殖獭兔,实现稳定脱贫。

2011年8月,梁高捐资17万元,援建泸州古蔺县永乐镇山落村比利大塘引水工程,支持护家乡兴阳村三社村民黄勇创业。

从2001年至今的二十年间,梁高资助并指导创业的青年多达2000多人。一些年轻有为的创业者已发展成为当地有实力有名气的企业家。这些企业既为社会提供工作岗位,解决就业问题,又带动一大批困难群众稳定脱贫,创业路上的社会效益日渐彰显。

 

脱贫路上如影随形

 

在梁高事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成为梁高扶贫团队的成员,他们通过项目推荐、资金融通、技术培训和电商营销等多种方式,帮助数千农民脱贫致富。

——大山深处流动的家

梁高有三个家:一个是居住的家,也是住得最少的家——在绵阳市;一个是村里的家——在每一个他帮扶的贫困村;还有个流动的家——是往返穿梭各贫困村镇的越野车。在梁高的车上,随时都备有帐篷、干粮和水,还有换洗的衣服。梁高每年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山沟里进村入户,有的地方不通公路,他就背着干粮和矿泉水,走上几个小时山路。他的足迹踏遍了全省所有的贫困山区,身上沾满了泥土,心中装满了百姓。他把贫困山区当成自己的家,把困难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

2015年至今,他以“扶贫志愿者”的执着,持续奔走在大凉山的高山峡谷、大巴山的深山老林。6年时间他走遍全省21个市(州),考察调研了132个乡镇,走访贫困户逾千户,向合作社、农业企业主提供咨询2万多人次,行程16万公里。

2016年,梁高出资100万元,深入盐源县的巴折乡马丝骡村、博大乡砖楼村,西昌市的银厂乡巴折村、磨盘乡蘑菇村,喜德县的贺波洛乡跃进村、塔普村,越西县的乃托镇新华村,广元市昭化区的大朝乡牛头村,宜宾市安边镇的英雄村和屏山县锦屏村、万涡村,绵阳市安县沸水镇的飘香村、红星村、桥木村、三合村,盐亭县金鸡镇的樵村等实地考察,帮助当地编制了《2016-2020精准扶贫整体规划建议》。这些规划既为当地发展指明了方向,又为他日后的帮扶找准了着力点。规划提出“整村推进、精准扶贫”双轮驱动战略,确立了“脱贫奔康”示范村的发展目标,谋划了“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新风正气”六大扶贫工程,制定并落实了精准扶贫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贫困村寨的志愿者

2011年1月,梁高前往平武县豆叩镇砚石村、北川县永昌镇顺义村、红旗村,游仙区绵山路社区,高新区火炬东街社区慰问59户孤寡老人、特困家庭,捐赠现金3万元,并为他们送去大米、桶装食用油。

2016年,梁高为总投资3500万元的凉山州会东县山松农业种养殖标准示范基地搭建平台、提供技术指导,组织专家学者把脉会诊。如今,山松农业已经获得了多项国家专利,打通了国际市场,在凉山州金阳县发展了第二基地。

2016年8月,梁高向普格县辉隆乡洛莫村提供为期两年的无息产业发展资金,其中村集体经济20万元、每个组集体经济10万元、44户困难农户每户5万元,还捐赠20万元兴办农民夜校,提升村民精神文化,加强产业技能培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现在,村里羊多了,猪肥了,牛壮了,大家勤劳致富的底气也更足了。谢谢你们”,这是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辉隆乡写给梁高感谢信上的一段话,44户困难群众还在质朴的感谢信上签名,并按上了鲜红的手印。在梁高的带领下,洛莫村探索出一条养殖致富的新模式,2018年人均纯收入达4100元。

2016年,他积极支持凉山州4个县7个村,广元及宜宾3个村,绵阳市3个县5个村规划、设计、测量等专业人员、经费和车辆,援助资金60万元,为北川县禹里乡三坪村送去产业扶贫资金50万元,以及价值48.5万元的化肥。

2017年,他支持10万元导师和团队费用,为会东山松农业种养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支持20余万元导师和专业培训费,为三台、盐亭等县的七个乡镇十个贫困村发展“下蛋白鹅”养殖基地,目前已饲养21680只,产值达1287.68万元,为贫困农户增加纯收入519万余元;为普格县辉隆乡洛莫村提供金融扶贫无息资金270万元,为养殖户每户提供5万元发展基金,捐赠文化学习、技能培训等学习宣传费用30万元。

2019年8月8日,梁高在凉山州美姑县侯古莫乡石普村捐赠现金12万元,用于购买母猪,发放给村民小组投票选出来的贫困农户,每户两头;待母猪生下小猪后,交回两头母猪,再发放给下一批贫困农户。既实现了扶贫资金的周转使用、滚动发展,又避免了拿宝贵的扶贫资金撒“毛毛盐”。

24年来,凉山、甘孜、阿坝、绵阳、广元、泸州、宜宾、自贡……许多市州都有梁高帮助发展扶贫产业的身影。

——抢险救灾的“义务兵”

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雅安芦山大地震等灾害发生后,梁高都带领志愿者快速反应,以个人和扶贫协会的影响力募集资金物资价值9000余万元,用于灾区重建,改善民生。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时,梁高资助的3000多名灾区学生时刻牵动着他的心,地震中逝去的200多个小生命更让他悲痛万分。梁高第一时间赶到救灾现场,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一日三餐极其俭约。为了给伤员让出病床,他因胃疾被送进医院后,很快就出院了,带病赶赴北川,冒着余震的危险,协助解放军救援受伤群众,帮助灾民搭建帐篷,发放救援物资。在面临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危险时,梁高更是冲锋在前,主动加入到堰塞湖排险的队伍中,日复一日的劳作和冰冷的湖水使他的皮肤病再次复发,他却强忍着病痛留在那个最危险的地方,帮助灾区募集和运送物资。并向壤塘县捐赠现金20万元,用于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

给“兔子大王”付贤华无息借款三万元,支持他生产自救。付贤华做梦也没有想到还可以继续自己的事业。后来听说付贤华希望扩大规模,恢复生产,还需要六万元资金时,他二话不说,就再次借给付贤华六万元,用于购买机器、扩建兔舍。

玉树地震发生后,梁高一行从绵阳出发途经雅安、康定,翻越4800米的高山,到达石渠县真达乡。一路跋涉,协助沿途藏民搭建帐篷,为灾民做心理抚慰,用10万元购买了温馨包裹(日常生活用品),一路走,一路发放,被当地居民亲切称他为“活菩萨”。

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他捐赠120万元,做义工一个月;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他捐赠10万元购买生活日用品,发放给灾区藏族同胞,做义工15天;2010年“8·8”甘肃舟曲泥石流,他捐款2万元,路费1.3万,做义工5天;2013年“4·20”雅安芦山地震,他捐赠价值200万元的物资,带领20名志愿者做义工26天。

——社区治理的热心人

梁高心灵深处的家国情怀,还体现在社区公益事业的点滴“小事”上。

2012年7月,他捐赠价值10万余元的物资,慰问阿坝州的维稳干警和群众。

2014年,他为家庭贫困的老上访户捐资30万元,支持发展种养业,鼓励其以生产自救的方式渡过难关,成功化解信访积案。

2014年,绵阳兴力达地下出租房案涉及上百名租房户之间的经济纠纷和群体上访,他毫不犹豫地捐赠了50万元,用整整7天时间,对当事人进行说服调解,最终圆满处理好了此案。

由于梁高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调解百姓矛盾中所做的贡献,他在2013年被绵阳市中院聘为特邀调解员,2016年被凉山州中院聘为特邀调解员,2017年被省司法厅聘为省级人民检察监督员。

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梁高就是立志做一辈子好事的“慈善专业户”。他也先后获得“中国好人”、“四川好人”、“四川省脱贫攻坚奉献奖”等一系列荣誉,名至实归。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商业后街3号
邮编:610012 联系电话:028-86601980;028-86601982
版权所有 四川省扶贫开发协会 蜀ICP备2021005791号-1
技术支持:宏念科技
手机访问